經濟觀察報 關注
2025-08-04 14:16
在7月26日民進黨推動的大罷免徹底失敗后,不僅藍營,綠營內部也有聲音發(fā)出來,希望賴清德出面叫停計劃于8月23日舉行的第二波罷免行動。
提出這一建議者有兩個動因:其一,第一波大罷免,民進黨使出了洪荒之力,結果24名國民黨籍“立委”全部過關,第二波要想罷免另外7名國民黨籍“立委”,難上加難。其二,為了給第一波大罷免加油助威,賴清德策劃了10次演講,結果只講了4次就停止了。這給外界一個錯覺,覺得賴清德這個人是聽得進不同意見的,是知所進退的。
但是,從賴清德及民進黨高層那邊傳遞出來的信息表明,他們還要繼續(xù)推動罷免,第二波罷免不會停止。
明知第二波罷免有可能再次以大失敗告終,賴清德為何還要一意孤行?
筆者分析,主要有兩方面原因:
第一,鍛煉選舉干部。
筆者在之前的評論中分析過了,民進黨發(fā)動側翼力量發(fā)起大罷免,其中隱藏的政治算計就是培植該黨的第二軍團。這個第二軍團的主要任務,不光是大罷免,而是要將這股力量投入到未來大大小小的各種選舉中,包括2028年的大選。因此,兩波大罷免能取得一些成績當然是好的,即使沒有收獲,至少能鍛煉出一批投身選舉、熟悉選舉流程、能夠進行選舉動員的干部隊伍,而且,這些干部是賴清德、民進黨的死忠隊伍。
第二,夯實“抗中保臺”的民意基礎。
此次大罷免,民進黨高舉的“抗中保臺”大旗雖然被臺灣主流民意否定,但經過幾個月的選舉動員、宣傳,在民進黨的支持者當中,尤其是部分年輕人當中,對大陸的敵意、對“臺獨”的堅持是更加厚實了。這不但是賴清德及民進黨在臺灣政壇立足的本錢,也是賴清德及民進黨對抗大陸統(tǒng)一攻勢、抑或在特定歷史關頭與大陸討價還價的籌碼。從賴清德的角度分析,這個籌碼是萬萬不能丟棄的。
所以,除非島內出現(xiàn)特殊事件,8月23日的第二波大罷免,應該還是會照常進行,并且不排除民進黨使出奇招、歪招(比如選定某個被罷免人突然爆料重大丑聞),將一個或兩個國民黨籍“立委”拉下馬的可能。
可以預料的是,8月23日第二波大罷免結束之后不久,不論結局如何,賴清德都會論功行賞,在兩波大罷免中表現(xiàn)突出的干部會被民進黨委以重任。
此類論功行賞已經在司法部門發(fā)生了。
臺灣司法部門不久前進行了年度職務晉升。根據(jù)臺灣媒體的報道,承辦柯文哲案的臺北地檢署檢察官林俊言、唐仲慶,將國民黨臺北市黨部主委黃呂錦茹羈押起來的檢察官朱家蓉,都升任主任檢察官。
柯文哲至今仍被羈押。
至于外界不太熟悉的黃呂錦茹,是一個非常溫和、知性的老太太,被稱為“主委媽媽”“黃呂媽媽”。她曾經三次請辭國民黨臺北市黨部主委,其中一次甚至把個人物品都搬走缺勤幾個月,但是她做得太好了,三次都被時任國民黨主席挽留。沒想到,此次罷免過程中,卻被民進黨的檢察官羈押了98天,在承認犯罪、繳納1000萬新臺幣保釋金、佩戴電子腳鐐、手機接受監(jiān)控的前提下才獲得暫時的自由。
將羈押柯文哲、黃呂錦茹的檢察官升職,賴清德、民進黨的吃相太難看了。為此,8月4日的臺灣《聯(lián)合報》發(fā)表題為“服務政治換升遷,司法官終會留下歷史惡名”的社論。
社論指出:“近些年來司法淪為政府打手,從檢警調到大法官皆然,使司法信任節(jié)節(jié)下滑?!薄皬拇罅T免結果看,檢警調偏頗為執(zhí)政黨護航,除引發(fā)民意反噬,也讓司法公信力隨之陪葬。近年眾多熱衷仰望上意、為政治服務的執(zhí)法者,表面上官運亨通,事實上卻廣受輿論惡評,也將在歷史上留下污名?!?/p>
《聯(lián)合報》的警告,恐怕賴清德及民進黨是聽不進去的。所以,如果兩波大罷免民進黨顆粒無收、賴清德還要論功行賞,外界也就不必奇怪了。